2001年6月1日,尼泊尔爆发了震惊世界的王室惨案。尼泊尔王储迪彭德拉(Dipendra Shah)在纳拉扬希提宫(Narayanhiti)枪杀比伦德拉(Birendra Shah)国王及其全家。迪彭德拉开枪自杀未遂,在去世前昏迷了三天,在此期间他被加冕为第十一代新国王★★■■。迪彭德拉去世后,他的叔叔、第十代君主比伦德拉的弟弟贾南德拉(Gyanendra Shah)继承王位。
尼泊尔持续出现“复辟君主”的■◆,直接原因是民众对国王的特殊情结,根本原因则是尼泊尔的执政党政绩乏善可陈★◆★■◆■。民众要求国王回来的呼声越来越高◆★■■★。
2025年3月9日,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出现了2008年尼泊尔进入共和制以来规模最大的■★★★★◆“君主复辟”★■■◆。约一年半前★■,即在2023年11月,尼泊尔也曾出现过类似的活动。如此频繁地出现要求“君主复辟★★★★■■”的■◆◆★★,是否意味着尼泊尔要“变天”回到国王时代◆◆★◆?还是背后另有隐情★◆■◆◆★,■◆■“君主复辟■◆★■”在尼泊尔只是个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神话”?
虽然2020年以来,尼泊尔要求■◆“君主复辟★◆■”的民意基础在扩大,但真正出现◆★■◆“君主复辟”的可能性非常低■★◆■◆◆。
在18世纪之前,尼泊尔只是个地理概念,是多个小王国的集合。1768年★■◆★,普里特维纳拉扬沙阿(Prithvi Narayan Shah)实现了尼泊尔历史上的首次统一并建立沙阿王朝。尼泊尔的版图在王叔巴哈杜尔沙阿摄政期间达到极盛。1814年■★◆★★,尼泊尔在与英国的入侵战争中败北,被迫签订《萨高利条约》◆◆★,大片领土割让给印度且成为英国的“保护国”。尼泊尔国王一度成为傀儡◆■◆★★,实权掌握在英国支持的纳拉(Rana)家族手中■◆。
1923年■■■◆★★,沙阿王朝第八代君主特里布文(Tribhuvan Shah)带领尼泊尔人摆脱了英国的“保护”。他于1950年借助印度的帮助铲除拉纳家族、夺回实权■◆,但也使印度从此得以介入尼泊尔内政。此后■★◆,尼泊尔在君主专制与君主立宪之间持续徘徊。冷战结束前后■★◆,尼泊尔出现了要求建立民主制的大规模◆◆◆■,最终引发了1996年至2006年的10年内战。
2015年425特大地震造成直接损失70亿美元■◆。尼泊尔是陆锁国,没有出海口,对外经贸严重依赖印度的出海口。起伏不定的尼★◆■◆、印关系也是尼泊尔发展经济的重大隐患。印度于2015年9月23日起对尼泊尔进行了长达六个月的封锁,使得尼泊尔经济接近瘫痪。
2020年12月5日,大约1万名“勇敢的廓尔喀★◆★★★◆”(Bir Gorkhali)运动的成员及支持者,身着印有尼泊尔最后一位国王和王后名字的T恤★◆★★■,骑着摩托车在奇特旺高喊“国王回来拯救国家★■★■★”的口号。
2023年11月23日,杜尔加普伊(Durga Prasai)领导数千民众在加德满都巴尔库区(Balkhu),要求废除共和制★★◆◆、恢复君主制。同一天,当时的反对党尼共联合马列(UML)的青年组织在加德满都廷库乃区(Tinkune)集会,抗议执政党联盟领导的政府乏善可陈,导致人民受苦。然而★■★◆■■,普伊的行动并没有得到保皇派民族(RPP)的支持,因为前者只是想借助颇有群众基础的保皇力量来摆脱他在银行无力偿还的巨额贷款及利息。虽然这次群众集会的规模较小,不少参与者既非保皇派■◆■◆★◆,也非普伊的支持者◆◆★■◆◆,只是好奇的旁观者★◆■◆,但它反映了民众对政府更迭频繁、经济发展乏力的强烈不满◆★★■。
因此◆★◆,尼泊尔民众要求◆★★★◆◆“君主复辟★■◆◆”更多的是表达对现行体制的不满,而不是真要回归到国王时代◆■★。
2008年5月27日,尼泊尔新当选议员举行制宪会议★★★,以560票对4票的表决结果决定废除君主制,建立一个“独立、世俗◆■★■、民主、不容分裂的主权共和国◆★◆”。成千上万尼泊尔民众当天走上加德满都市中心街头举行庆祝活动★◆★◆。当年6月11日晚,尼泊尔末代国王贾南德拉在夜色中离开王宫◆■★◆★,结束了沙阿王朝在尼泊尔240年的统治。此后,几乎每个月都有不同规模的人群在尼泊尔境内不同地方要求“君主复辟”,但大规模并不多,17年间只出现过4次。
第一,受印度教预言的限制★■★★★◆。在尼泊尔王权的合法性中,印度教的半神话人物古鲁戈拉克纳特(Guru Gorakhnath)占据核心地位。他被视为神圣旨意的传达者,直接决定尼泊尔君主制的兴衰★■◆★■◆。据传,戈拉克纳特曾给统一了尼泊尔的纳拉扬沙阿国王赐福■★★◆◆,并预言王室将延续十一代。2001年的王室惨案被认为是终点。当时的迪彭德拉国王在昏迷状态下短暂登基◆★■★,被视为王朝的第十一代君主★◆◆◆★★。君主制于2008年正式废除后,许多人相信戈拉克纳特的预言已完全应验。如果前国王贾南德拉想复辟君主制,他会被视为挑战神意◆■、亵渎神灵。从宗教角度看,◆■“君主复辟◆■■”不仅不现实★★■■◆,而且还是对信仰的冒犯。
2008年以来,尼泊尔经济表现不佳有一定的客观原因◆■◆■★。频发的地震和山洪等自然灾害不但给尼泊尔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也令外资望而却步、顾虑重重◆■★★■★。
2010年2月22日★★★★,大批国王的支持者在加德满都街头要求恢复君主。在见到前国王后■★★,他们高喊“国王回来拯救国家★◆■◆◆■”的口号★◆◆。媒体认为这表明◆■★◆“尼泊尔民众愿意再给国王一次机会。”
尽管有这些客观因素,但主要原因还是2008年以来的共和制并没有带来令尼泊尔民众满意的发展★■★◆◆★。
2025年3月9日,前国王贾南德拉从博卡拉乘机抵达加德满都◆★。民族主席拉金德拉林登(Rajendra Lingden)等人前往机场迎接前国王。约1万名支持者聚集在加德满都特里布万国际机场的出口迎接贾南德拉。数十万民众在加德满都街头高举尼泊尔国旗,高喊“国王回来拯救国家”的口号。这是2008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支持“君主复辟”的活动,表明尼泊尔民众对现行共和制及执政党的不满再次升级★■◆■★。
第四■★◆★■,根深蒂固的政治腐败令民众愤怒◆◆■★■◆。动辄数十亿卢比的贪腐丑闻频繁登上新闻头条,而涉案官员却往往逍遥法外。政客和官僚们疯狂敛财★★,而医疗■◆■、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却长期。医院缺乏基本设备,学校资源匮乏◆★★,道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项目被无限期拖延■■★★★,耗费巨额资金却收效甚微。法律虽然存在,但执行却极不平等。富人和权贵可以轻松操控法律★◆,而普通民众则难以获得最基本的司法保护。案件拖延多年得不到解决,受害者往往只能无奈接受现实。
第三◆◆■★★,受到国际支持力度不足的限制。在关于复辟的讨论中,一些王室支持者试图寻求印度北方邦首席部长兼戈拉克纳特派领袖阿迪亚纳特(Yogi Adityanath)的支持◆■◆★。作为印度教民族主义的重要人物,他在印度宗教与政治领域均有较大影响力。然而◆◆■,这种希望并不现实。首先,戈拉克纳特派的教义本身接受王室“有限寿命◆◆■★”的预言,阿迪亚纳特若支持尼泊尔王室复辟,将违反自己所尊崇的宗教传统,并可能被印度国内批评为伪善◆◆★。其次★■■◆◆,阿迪亚纳特的工作重心是印度内部政治而非干预尼泊尔事务,希望阿迪亚纳特帮助尼泊尔恢复君主制是一厢情愿。此外★■◆◆★,以“民主卫士■■◆◆”自居的美西方国家,也会在舆论上施压尼泊尔■■★■■◆。
第三,对教育领域的希望也逐渐破灭◆◆。年轻人经过刻苦学习拿到毕业证后却发现◆★■◆,只有专业能力并不能获得就业机会■■◆。打开机会大门的主要是裙带关系■◆★、政治背景和贿赂。许多受过教育的人要么选择移民寻找更好的机会,要么被迫接受低于其能力水平的工作。大学生在社会中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第二,基础设施发展缓慢。基础设施建设只是候选人的选举承诺,很少能按时完工且质量堪忧◆★★。即使项目最终竣工◆★◆★,它们也被当作政客们的重大成就来宣传,而事实上,这些只是一个正常政府本应提供的最基本服务。在与中国和印度等邻国对比后■■★★,尼泊尔民众对政府的态度从失望转变为不满。加德满都通往一些核心景区的主干道还是裸路,没铺水泥或沥青。
惨案严重损害了王室在尼泊尔民众心中的地位。贾南德拉上台后试图加强王权,在2002年5月解散议会并于同年10月解散内阁★★◆■,开始直接干政★◆■■◆★。这激怒了尼泊尔民众。2006年4月■■◆◆◆,尼泊尔七大政党联合发起第二次“人动”(Jana Andolan)■◆★■◆★,要求结束国王的直接统治。同年6月,尼泊尔议会一致投票通过废除国王贾南德拉的立法否决权。贾南德拉一度拒绝执行议会决议并再次解散国会。2007年◆◆■,贾南德拉在压力下被迫恢复议会。
在民主制度下■■,衡量一个政党或一种政治理念受欢迎程度的最佳方式是其在选举中的表现。当前尼泊尔支持君主制的主要群体是传统上享有特权的卡斯族群(Khas-Arya),其他边远地区的族群均不支持君主制。在2022年尼泊尔大选中,支持君主制的民族(RPP)仅获得不到6%的选票◆◆★★,在联邦下议院275个席位中只赢得了14席◆★◆。虽然相比2017年大选(得票率略高于2%,仅获1席)有所增长,但这远远谈不上是恢复君主制的民意授权。2022年大选以来,民族(RPP)的支持率略有上升★◆■,主要原因是主要政党无能。
第二,受坦陀罗传统衰落的限制◆■■。尼泊尔的君主制不仅依赖于宗教预言,还深受坦陀罗(Tantric)传统的支撑。历史上,尼泊尔的湿婆派(Shaiva)和沙克提派(Shakta)修行者通过复杂的坦陀罗仪式赋予王室神圣性,使其区别于世俗政权。纳拉扬沙阿自称“半国王(Hafu Raja)”,意指其权力源自神的旨意■★◆★■。这种宗教与政治的结合,使王权成为尼泊尔文化和信仰的一部分。如今,尼泊尔的坦陀罗修行者认为,王室最终的覆灭是因为他们远离了传统的坦陀罗修行■◆。他们认为,沙阿王朝后来的君主未能严格遵守湿婆-沙克提的信仰纪律■■◆,最终失去了神的庇护。2001年的王室惨案◆★,被坦陀罗修行者视为君主制彻底覆亡的标志★★。尼泊尔日益世俗化,“君主复辟◆■”已失去了坦陀罗传统基础。
第四,受尼泊尔国内政治与社会现实的限制■★◆◆■★。尼泊尔的◆★★■◆◆“君主复辟■■■★★”最终还是取决于民意■■■。2008年废除君主制,不只是政治事件,也是民意转变的社会事件。民主制经过17年后已在尼泊尔扎根,尽管存在政府更替频繁、腐败严重等问题,但尼泊尔已建立了相对稳定的联邦民主共和制◆★■★★。要推翻现有体制,王室需要发起一场同等规模的政治运动◆★★■★,而目前来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贾南德拉有复辟的愿望★◆◆◆,他也还没有组建一个真正的王室政党◆■◆,更没有积极参与选举或群众运动。其支持者在社交媒体的言论或零散的并非真正的政治行动■★■◆◆。缺乏明确战略和民众支持的王室复辟运动,注定难以成功◆★。而且◆★★★◆■,生于1947年的贾南德拉如今已是78岁高龄,他在位7年间积攒下了一定的民意基础◆◆◆■■◆,而他一旦去世,其后嗣却难以继承其民意基础。
第一,经济方面始终没有实质性发展。民众原本对共和制寄予厚望,但在17年过去后,尼泊尔迄今没能摘掉“最不发达”国家的帽子。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还是原地踏步。2024年笔者去加德满都调研期间发现,星级酒店的保安月薪折合成人民币只有1000元★■★。就业市场长期停滞◆■★,数百万年轻人被迫去国外谋生◆◆★■。外汇支撑着国家财政,其代价则是沉重的情感和社会成本家庭被迫分离◆◆★★◆,孩子在缺少父母陪伴的环境中成长。几代人被灌输一种观念:他们的未来不在尼泊尔,而在异国他乡。